2019該是品物皆春
文章作者:松溪農(nóng)村信用合作聯(lián)社文章發(fā)布時間:2019年03月30日
前些時候和朋友嘮嗑著2018年的成長與缺憾,2019這數(shù)字終成了習慣,仿佛2018是許久以前的叫喚。伴隨著此前的東風解凍、蜇蟲始振、魚陟負冰,如同立春三候,我的2019也由此開啟新的篇章。
年初二我曾在山間見著兩株盛開的陽春花,想起了白居易的《大林寺桃花》,原來山間的桃花也未必開的遲,倒是欣喜了一番。路邊的野花,我不愿如此稱呼它們。它們隨性生長,自由無拘束,有時像流浪的孩子,有時像大地的孩子,就管它們叫“地丁”吧,像蒲公英一樣,一直在流浪,也哪里都是它們的家。一般的地丁,遠望不起眼,近看卻充滿魅惑。陽春花又不一樣,它不適合近觀,卻適合遠望,一簇簇充滿了生機與希望,每當它映入眼簾,就告示著春天來了,曾經(jīng)的失意與缺憾就歸零吧,然后重新開始。
離家那日,寒風細雨。綿綿細雨滋養(yǎng)著田里的農(nóng)作物,我思起農(nóng)家的孩子,雨不止詩意,也是記憶里父母的期待,當然有時他們更期待陽光。他們常因著風霜雨雪來安排生活,不似我常對風雨無動于衷。那日早晨為了目送母親離家參加姑姑家雙胞胎女兒的滿月喜宴,掙扎著從被窩里起來,她不過是去喝場喜酒,只是待她回來時,我又將去往另一處,所以就像場短暫的別離。然后父親也得趕往另一場喜宴,人情往來把我和親人短暫的團聚擠壓得更少了些,那時候我任性的埋怨著一切。隨后兩日,姐姐也回到了工作崗位,她坦言自己離家那日也像我那樣無處安放,茫茫不見出處,又無法站著不動。其實應該走出去,外面有不同于家的繁華,縱有心酸苦楚,但那會使家離心臟更近。大概家太溫暖了吧,常把人變得琉璃易碎,而出了家里的籬笆莊,又仿佛有了鎧甲加身,冰冷孤獨是常態(tài),卻能走得堅實果敢。
村莊的炊煙鬧騰了大半月,然后緩緩落寞。鄉(xiāng)鄰兒女們陸陸續(xù)續(xù)回到日常的位置,在平凡的崗位上發(fā)光發(fā)熱。我們是千千萬萬的小家,又是家家戶戶中獨一無二的父母兒女,是這萬家燈火下的點點星光,惟愿星光不負趕路人。